全拼: Tianhuafen
【别名】
栝楼根,天瓜粉,栝楼粉。
【来源】
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
攀援藤本,长可达10m。块根圆柱状,肥厚。茎较粗,多分枝,具纵棱及槽,被白色伸展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具纵条纹,被长柔毛;卷须3~7分歧,被柔毛;叶片纸质,轮廓近圆形或近心形,长宽均5~20cm,常3~5(~7)浅裂至中裂,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粗齿,裂片菱状倒卵形、长圆形,先端钝,急尖,边缘常再浅裂,基部心形,弯缺深3~4cm,表面深绿色,粗糙,背面淡绿色,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,基出掌状脉5条,细脉网状。雌雄异株;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,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状花序,粗壮,具纵棱及槽,被微柔毛,顶端有5~8花,单花花梗长约15cm,小花梗长约3mm,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,中上部具粗齿,基部具柄,被短柔毛;花萼筒状,先端扩大,中、下部直径约5mm,被短柔毛,裂片披针形,全缘;花冠白色,裂片倒卵形,先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,两侧具丝状流苏,被柔毛;花药靠合,花丝分离,粗壮,被长柔毛;雌花单生,花梗被柔毛;花萼筒圆筒形,裂片和花冠同雄花;子房椭圆形,绿色,柱头3。果实椭圆形或圆形,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。种子卵状椭圆形,压扁,淡黄褐色,近边缘处具棱线。花期5~8月,果期8~11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海拔200~1800m的山坡林下、灌丛中、草地和村旁田边,或在自然分布区内,广为栽培。分布于华北、中南、华东及辽宁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【采制】
春、秋季均可采挖,以秋季采者为佳。挖出后,洗净泥上,刮去粗皮,切成10~20长段,粗大者可再对开切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
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、纺锤形或瓣块状,长8~16cm,直径1.5~5.5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,有纵皱纹、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,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或淡黄色,富粉性,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,略呈放射状排列,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化学成分】
本品含天花粉蛋白、泻根醇酸、葫芦苦素、精氨酸、天冬氨酸、果糖、木糖等成分。
【药理】
致流产;抗早孕;抗癌;免疫刺激与免疫抑制;抗艾滋病病毒;降血糖等。
【性味归经】
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,消肿排脓。用于热病烦渴,肺热燥咳,内热消渴,疮疡肿毒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9~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布或调敷。
【使用注意】
脾胃虚寒、大便溏泄者慎服,孕妇慎用;不宜与川乌、制川乌、草乌、制草乌、附子同用。
【附方】
①治热病烦渴,诸脏不安:以生栝楼根,捣绞取汁,每服一合,时时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②治内热痰多咳嗽:天花粉30g,杏仁、桑皮、贝母各9g,桔梗、甘草各3g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③治虚热咳嗽:天花粉30g,人参9g,为末。每服3g,米汤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④治乳无汁:栝楼根(切)一升,酒四升。煮三沸。去滓分三服。(《千金要方》)
⑤治脾经火盛,牙龈肿痛:天花粉15g,白芍药、薄荷各6g,甘草3g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