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简介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中药养生和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,民众在防治疾病和保健养生中越来越重视中药养生的应用。中药除了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,还具有预防疾病、强健身体、延年益寿的作用。利用食物和中药来防治疾病、增寿延年已有悠久的历史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记载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这说明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,不能等到疾病发生以后再去治疗,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、起居、精神等方面的调养,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,再加之中药养生,从而达到防病于未然、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
从古至今,无论是帝王将相,还是平民百姓,都希望自己能够体健长寿、青春永驻。为了达成这个愿望,人类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人体的衰老是一个复杂而又缓慢的过程,是各个脏腑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。采用适宜中药养生疗法,可以起到祛病防病、调和阴阳、调理气血、协调脏腑功能的作用,从而祛除病痛、延缓衰老、益寿延年。有些人认为,养生只是中老年人和病人的专利,殊不知人的衰老是贯穿于人体生命各个阶段的,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。无论是先天不足、素体虚弱、慢病缠身、病后体虚、产后虚弱,还是健体防病、养生抗老,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中药养生。还有些人认为,只有在冬季才需要养生,哪里知道这种想法也是片面的。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,人体在春、夏、秋、冬也有各自易出现的问题,例如春季易过敏、夏季湿热盛、秋季易燥咳、冬季流感多发等。因此,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,在不同的季节进行适当的养生调理,是有必要的,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。

本站内容参考文献:

[1] 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.第一部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[2]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.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0.
[3] 金世元.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0.
[4] 高天爱.最新中药材真伪图鉴.山西: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2.
[5] 张冰.临床中药学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2.
[6] 臧俊岐.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对症食养方.江西: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4.
[7] 臧俊岐.《本草纲目》中的对症食养方.江西: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4.
[8] 王德顺.药在食中—食物药用大众宝典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4.
[9] 罗兴洪.药食本草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07.
[10] 张兴儒.新编老年病及养生偏方验方全书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2008.
[11] 庞颖.补益中药选购秘笈与家庭进补.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2011.
[12]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、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.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.广东:广东科技出版社,2011.
[13] 胡璘媛,林亚明.国医特效方治百病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0.
[14] 程爵棠,程功文.单方验方治百病.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2009.
[15] 高思华.中国药汤谱.北京: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1999.
[16] 周文泉.中国药膳辩证治疗学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[17] 施杞,夏翔.中国食疗大全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2.
[18] 李秀美.中国药膳精选.第2版.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2009.
[19] 南京中医药大学.中药大辞典.第2版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[20] 现代中草药彩色图谱.黄克南 范丽丽 冯秋瑜.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.2018
[21]  中草药速查速用彩色图鉴(详解版).庞颖.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