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石菖蒲

全拼: Shichangpu

【别名】

葛蒲,剑叶菖蒲,水蜈蚣。

【来源】

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 Acorus tatarinowii schott的干燥根茎。

【植

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。根茎横卧,芳香,粗 5~8mm,外皮黄褐色,节间长3~5mm,根肉质,具多数须根,根茎上部分枝甚密,因而植株成丛生状,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。叶片薄,线形,长20~30(~50)cm,基部对折,中部以上平展,宽7~13mm,先端渐狭,基部两侧膜质,叶鞘,宽可达5mm,上延几达叶片中部,暗绿色,无中脉,平行脉多数,稍隆起。花序柄腋生,长4~15cm,三棱形。叶状佛焰苞长13~25cm,为肉穗花序长的2~5倍或更长,稀近等长;肉穗花序圆柱状,长2.5~2.8cm,粗4~7mm,上部渐尖,直立或稍弯。花白色。成熟果穗长7~8cm,粗可达1cm;幼果绿色,成熟时黄绿色或黄白色。花、果期2~6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海拔20~2600m的密林下湿地或溪涧旁石上。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。

【采制】

秋、冬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呈扁圆柱形,多弯曲,常有分枝,长3~20cm,直径0.3~0.1cm。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,粗糙,有疏密不匀的环节,节间长0.2~0.8cm,具细纵纹,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;叶痕呈三角形,左右交互排列,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。质硬,断面纤维性,类白色或微红色,内皮层环明显,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。气芳香,味苦、微辛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含 α -细辛脑、 -细辛脑、欧细辛脑、菖蒲二烯、柏木烯、 α -雪松醇、桂皮醛、 α -雪松烯、土青木香酮、石菖醚、菖蒲碱甲、菖蒲碱乙等。

【药理】

具有镇静、抗惊厥、改善记忆再现缺失、解痉、抗心律失常、降血脂、抗肿瘤等作用。有毒,可致突变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开窍豁痰,醒神益智,化湿开胃。用于神昏癫痫,健忘失眠,耳鸣耳聋,脘痞不饥,噤口下痢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3~6g,鲜品加倍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调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阴虚阳亢,汗多、精滑者慎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风虫牙痛:以石菖蒲抵牙痛处咬定,或塞缝亦可。(《古今医统》)
②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:石菖蒲、黄连,二物等分。治筛酒服方寸匕。(《范汪方》)
③治喉痹肿痛:石菖蒲根捣汁,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④治痰迷心窍:石菖蒲,生姜。共捣汁灌下。(《梅氏验方新编》)
⑤治痈肿发背:生石菖蒲捣贴,若疮干,捣末,以水调涂之。(《经验方》)

石菖蒲 石菖蒲
上一篇:四叶参
下一篇:仙茅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