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拼: Jingdaji
【别名】
红芽大戟,紫大戟,下马仙,大戟。
【来源】
大戟科植物大戟 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.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
多年生草本,高30~90cm。全株含白色乳汁。根粗壮,圆锥形,有侧根,茎自上部分枝,表面被白色短柔毛。单叶互生;几无柄;叶片狭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钝或尖,基部渐狭,全缘,具明显中脉,上面无毛,下面在中脉上有毛。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,顶生者通常5枝,排列成复伞形;基部有叶片状苞片5;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,分枝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,对生;腋生者伞梗单生;苞叶卵状长圆形,先端尖;杯状聚伞花序的总苞钟形或陀螺形,4~5裂,腺体4~5,长圆形,肉质肥厚,内面基部有毛,两腺体之间有膜质长圆形附属物;雌雄花均无花被;雄花多数,花丝基部较花梗稍粗壮,两者之间有关节,花药球形,横裂;雌花1;花柱先端2裂。蒴果三棱状球形,密被刺疣。种子卵形,光滑。花期6~9月,果期7~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山坡、路旁、荒地、草丛、林缘及疏林下。分布于全国除新疆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外各地。
【采制】
秋、冬二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
根呈不规则长圆锥形,略弯曲,常有分枝,长10~20cm,直径1~4cm;根头常见茎的残基及芽痕,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粗糙,具纵直沟纹及横向皮孔,支根少而扭曲,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类棕黄色或类白色,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【化学成分】
本品主要含大戟酮、生物碱,大戟色素体A、大戟色素体B等。
【药理】
具有致泻、利尿、降压作用;可兴奋离体妊娠子宫。有毒,有强烈刺激性。
【性味归经】
苦,寒,有毒。归肺、脾、肾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泻水逐饮,消肿散结。主治水肿胀满,胸腹积水,痰饮积聚,二便不利,痈肿疮毒,瘰疬痰核,气逆咳喘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0.5~3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或熬膏敷;或煎水熏洗。
【使用注意】
虚寒阴水患者及孕妇禁服。体弱者慎服。不宜与甘草同用。
【附方】
①治腹胀如石,或阴囊肿大:京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各等分。为末,醋调涂,或用白面调药敷肚下;先用熟水嚼甘草,后以药敷肚上。(《赤水玄珠》)
②治黄疸,小便不通:京大戟30g、茵陈60g,水浸,空心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引大氏方)
③治风瘾疹:京大戟末90g,以水二斗(升)煮取一升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④治淋巴结核:京大戟60g,鸡蛋7个。将药和鸡蛋共放砂锅内、水煮3小时,将蛋取出,每一早食鸡蛋1个,7天为1疗程。(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》)
⑤治牙齿摇痛:京大戟咬于痛处,良。(《纲目》引《生生编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