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沙参

全拼: Nanshashen

【别名】

沙参,泡参,白参,羊婆奶、铃儿参。

【来源】

桔梗科植物沙参 Adenophora stricta Miq.的干燥根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,茎高40~80cm。不分枝,常被短硬毛或长柔毛。基生叶心形,大而具长柄;茎生叶无柄,或仅下部的叶有极短而带翅的柄;叶片椭圆形、狭卵形,基部楔形,长3~11cm,宽1.5~5cm。先端急尖或短渐尖,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,两面疏生短毛或长硬毛,或近于无毛。花序常不分枝而成假总状花序,或有短分枝而成极狭的圆锥花序,极少具长分枝而成圆锥花序的;花梗长不足5mm;花萼常被短柔毛或粒状毛,少数无毛,筒部常倒卵状,少数为倒卵状圆锥形,裂片5,狭长,多为钻形,少数为条状披针形;花冠宽钟状,蓝色或紫色,外面无毛或有硬毛,裂片5,三角状卵形;花盘短筒状,无毛;雄蕊5,花丝下部扩大成片状,花药细长;花柱常略长于花冠,柱头3裂,子房下位,3室。蒴果椭圆状球形,极少为椭圆状,长6~10mm。种子多数,棕黄色,稍扁,有1条棱,长约1.5mm。花、果期8~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多生于低山草丛中和岩石缝内,也有生于海拔600~700m的草地上或1000~3200m的开旷山坡及林内者。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 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播种后2~3年,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后趁鲜刮去粗皮,洗净,干燥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,略弯曲,长7~27cm,直径0.8~3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,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。上部多有深陷横纹,呈断续的环状,下部有纵纹和纵沟。顶端具1或2个根茎。体轻,质松泡,易折断,折断面不平坦,黄白色,多裂隙。气微,味微甘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含 β -谷固醇、 β -谷固醇- β -D-吡喃葡萄糖苷、蒲公英赛酮及二十八碳酸等。

【药理】

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,有祛痰、抗真菌、强心作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甘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,化痰,益气。用于肺热燥咳,阴虚劳嗽,干咳痰黏,胃阴不足,食少呕吐,气阴不足,烦热口干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10~15g,鲜品15~30g;或入丸、散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风寒咳嗽者禁服,不宜与藜芦同用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慢性支气管炎,咳嗽,痰不易吐出,口干:南沙参9g,麦冬9g,生甘草6g,玉竹9g。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②治肺热咳嗽:沙参15g,水煎服之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③治虚火牙痛:沙参根15~60g,煮鸡蛋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④治产后无乳:沙参根12g,煮猪肉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⑤治睾丸肿痛:沙参60g,猪肚一个,炖服,也可加豆腐同煮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
 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