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拼: Chuanlianzi
【别名】
楝实,金铃子,楝子,川楝实。
【来源】
楝科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.et Zucc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
乔木,高达10m。树皮灰褐色。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,长约35cm;羽片4~5对;小叶卵形或窄卵形,长 4~10cm,宽2~4cm,全缘或少有疏锯齿。圆锥花序腋生,花萼灰绿色,萼片5~6;花瓣5~6,淡紫色;雄蕊10或12,花丝合生成筒。核果大,椭圆形或近球形,长约3cm,黄色或栗棕色,内果皮为坚硬木质,有棱,6~8室。种子长椭圆形,扁平。花期3~4月,果期9~11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海拔500~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、丘陵地带湿润处,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。分布于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采制】
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干燥。
【药材性状】
本品呈类球形,直径2~3.2cm。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,微有光泽,少数凹陷或皱缩,具深棕色小点。顶端有花柱残痕,基部凹陷,有果梗痕。外果皮革质,与果肉间常成空隙,果肉松软,淡黄色,遇水润湿显黏性。果核球形或卵圆形,质坚硬,两端平截,有6~8条纵棱,内分6~8室,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。气特异,味酸、苦。
【化学成分】
本品含川楝素、脂苦楝子醇、苦楝子酮、21- O -乙酰川楝子三醇、梣皮树脂醇等成分。
【药理】
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;驱虫;抑菌。
【性味归经】
苦,寒;有小毒。归肝、小肠、膀胱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疏肝泄热,行气止痛,杀虫。用于肝郁化火,胸胁、脘腹胀痛,疝气疼痛,虫积腹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涂。行气止痛炒用,杀虫生用。
【使用注意】
脾胃虚寒者禁服。内服不宜用量过大及久服,以免引起恶心、呕吐,甚至死亡等副作用。
【附方】
①治热厥心痛,或发或止,久治不愈者:川楝子、玄胡各30g,上为细末。每服9g,酒调下。(《保命集》金铃子散)
②治肋间神经痛:川楝子9g,橘络6g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③治妊娠心气痛:川楝子、茴香(炒)各9g,艾叶末(盐炒)4.5g。上作一服,水二钟,煎至一钟。不拘时服。(《卫生宝鉴》火龙散)
④治冻疮:川楝子120g。水煎后乘热熏患处,再将药水泡洗。(《湖北中草药志》)
⑤治寒疝疼痛:川楝子12g,木香9g,茴香6g,吴茱萸(汤泡)3g。水煎。(《医方集解》导气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