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拼: Shiliupi
【别名】
石榴壳,酸石榴皮,酸榴皮,西榴皮。
【来源】
石榴科植物石榴 Punica granatum L.的干燥果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
落叶灌木或乔木。高通常3~5m。枝顶常成尖锐长刺,幼枝有棱角,无毛,老枝近圆柱形。叶对生或簇生;叶柄短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,纸质,长2~9cm,宽1~1.8cm,先端尖或微凹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光亮;侧脉稍细密。花1~5朵生枝顶;花梗长2~3mm;花径约3cm;萼筒钟状,长2~3cm,通常红色或淡黄色,6裂,裂片略外展,卵状三角形,外面近顶端有一黄绿色腺体,边缘有小乳突;花瓣6,红色、黄色或白色,与萼片互生,倒卵形,长1.5~3cm,宽1~2cm,先端圆钝;雄蕊多数,着生于萼管中部,花药球形。花丝细短;雌蕊1,子房下位或半下位,柱头头状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5~12cm,通常淡黄褐色、淡黄绿色或带红色,果皮肥厚,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。种子多数,钝角形,红色至乳白色。花期5~6月。果期7~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等处。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【采制】
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
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,大小不一,厚1.5~3mm。外表面红棕色、棕黄色或暗棕色,略有光泽,粗糙,有多数疣状突起,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。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,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。质硬而脆,断面黄色,略显颗粒状。气微,味苦涩。
【化学成分】
本品含石榴皮苦素、石榴皮碱、异石榴皮碱、石榴皮碱、石榴皮新鞣质等成分。
【药理】
收敛;抗菌;抗病毒;驱肠虫;治疗消化功能紊乱失去平衡所致腹泻。
【性味归经】
酸、涩,温。归大肠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涩肠止泻,止血,驱虫。用于久泻,久痢,便血,脱肛,崩漏,带下,虫积腹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,研末撒或调敷。
【使用注意】
本品有一定毒性,用量不宜过大,以免中毒。
【附方】
①治暴泻不止及痢赤白:酸石榴皮,烧存性,不以多少,干为末。空心,米饮调下6g。(《袖珍方》引经验方)
②治烫火伤:石榴皮研末,加冰片、麻油调匀外敷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③治脱肛:石榴皮、陈壁土,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,再加五倍子炒研,敷托上之。(《医钞类编》)
④治冻疮久烂不愈:石榴皮、冬瓜皮、甘蔗皮三味,烧灰存性,研末敷。(《本草汇言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