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大蓟

全拼: Daji

【别名】

马蓟,刺蓟,草鞋刺

【来源】

菊科植物蓟 Cirsium japonicum Fisch.ex DC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。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,直径达7mm。茎直立,高30~80cm,茎枝有条棱,被长毛。基生叶有柄,叶片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8~20cm,宽2.5~8cm,羽状深裂或几全裂,侧裂片6~12对,中部侧裂片较大,向上及向下的侧裂片渐小,边缘齿状,齿端具刺;自基部向上的叶渐小,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,但无柄,基部扩大半抱茎;全部茎叶两面同色,绿色,两面沿脉有疏毛。头状花序直立,单一或数个生于枝端集成圆锥状;总苞钟状,直径3cm;总苞片约6层,覆瓦状排列;花两性,全部为管状花,花冠紫色或紫红色,长1.5~2cm,5裂;雄蕊5,花药先端有附片,基部有尾。瘦果长椭圆形,稍扁;长约4mm;冠毛羽状,暗灰色,稍短于花冠。花期5~8月,果期6~8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山坡、草地、路旁。分布于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夏、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含柳穿鱼素、柳穿鱼苷、三十二烷醇、 ψ -蒲公英固醇乙酸酯、 β -香树脂醇乙酸酯等成分。

【药理】

止血;有降低血压的作用;抗菌;对无论离体、在位、已孕、未孕,或慢性子宫瘘实验,均显现明显兴奋作用,可使子宫张力增加,收缩幅度加大,逐渐发生痉挛性收缩,对十二指肠肠管呈抑制作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甘、苦,凉。归心、肝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凉血止血,散瘀解毒消痈。用于衄血,吐血,尿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痈肿疮毒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凉血止血,行瘀消肿。主治吐血,咯血,衄血,便血,尿血,妇女崩漏,外伤出血,疮疡肿痛,瘰疬,湿疹,肝炎,肾炎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5~10g;鲜品可用30~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用于止血宜炒炭用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虚寒出血、脾胃虚寒者禁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热结血淋:大蓟鲜根30~40g。洗净,捣碎,酌冲开水炖1小时,饭前服,日服三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②治外伤出血:大蓟根,研成极细末,敷患处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③治肺痈:鲜大蓟120g,煎汤,早晚饭后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④治疔疖疮疡,灼热赤肿:大蓟鲜根,和冬蜜捣匀,贴患处,日换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⑤治烫火伤:大蓟新鲜根,以冷开水洗净后,捣烂,包麻布炖热,绞汁。涂抹,日二三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⑥治牙痛,口腔糜烂:大蓟根30g,频频含漱。(《战备草药手册》)

大蓟 大蓟
上一篇:土荆芥
下一篇:小蓟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