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拼: Yejuhua
【别名】
山菊花,千层菊,黄菊花。
【来源】
菊科植物野菊 Chrysanthemum indicum L.的干燥头状花序。
【植物形态】
多年生草本,高25~100cm。根茎粗厚,分枝,有长或短的地下匍匐枝。茎直立或基部铺展。基生叶脱落;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6~7cm,宽1~2.5cm,羽状分裂或分裂不明显;顶裂片大,侧裂片常2对,卵形或长圆形,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;上部叶渐小;全部叶上面有腺体及疏柔毛,下面灰绿色,毛较多,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;托叶具锯齿。头状花序直径2.5~4(~5)cm,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;总苞直径8~20mm,长5~6mm;总苞片边缘宽膜质;舌状花黄色,雌性;盘花两性,筒状。瘦果全部同形,有5条极细的纵肋,无冠状冠毛。花期9~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山坡草地、灌丛、河边水湿地,海滨盐渍地及田边、路旁。广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中及西南。
【采制】
秋、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晒干,或蒸后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
本品呈类球形,直径0.3~1cm,棕黄色。总苞由4~5层苞片组成,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,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浅棕色,通常被白毛,边缘膜质;内层苞片长椭圆形,膜质,外表面无毛。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。舌状花1轮,黄色至棕黄色,皱缩卷曲;管状花多数,深黄色。体轻。气芳香,味苦。
【化学成分】
本品含野菊花内酯、野菊花醇、野菊花三醇等成分。
【药理】
具有降压、调节血流动力学和抗心肌缺血作用;抑制磷酸二酯酶;抑制血小板凝结;抗病原微生物;解热;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;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形成。
【性味归经】
苦、辛,微寒。归肝、心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清热解毒,泻火平肝。用于疔疮痈肿,目赤肿痛,头痛眩晕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10~15g,鲜品可用至30~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煎水漱口或淋洗。
【使用注意】
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【附方】
①治疔疮: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。如生于发际,加梅片、生地龙同敷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②治一切痈疽脓疡,耳鼻咽喉口腔诸阳证脓肿:野菊花48g,蒲公英48g,紫花地丁30g,连翘30g,石斛30g。水煎。每日3次分服。(《本草推陈》)
③治急性乳腺炎:野菊花15g,蒲公英30g。煎服;另用鲜野菊叶捣烂敷患处,干则更换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④治毒蛇咬伤:野菊花15~30g。水煎代茶饮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⑤治感冒:野菊花、金银花、紫花地丁各9~15g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⑥预防流行性感冒:野菊花30g,水煎服;或野菊花30g,鱼腥草30g,金银花藤30g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)
⑦治风热目赤肿痛:野菊花15g,夏枯草15g,千里光15g,桑叶9g,甘草3g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)
⑧治肾炎:野菊花、金钱草、车前草各3g。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