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苦楝皮

全拼: Kulianpi

【别名】

楝木皮,楝皮,楝根皮,苦楝根皮。

【来

源】

楝科植物楝 Melia azedarach L.或川楝 Melia toosendan Sieb.et Zucc.的干燥树皮和根皮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1.楝:落叶乔木,高15~20m,树皮暗褐色,纵裂,老枝紫色,有多数细小皮孔。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;小叶卵形至椭圆形。长3~7cm,宽2~3cm,先端长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边缘有钝尖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幼时有星状毛,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,余均无毛。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,花淡紫色,长约1cm;花萼5裂,裂片披针形,两面均有毛;花瓣5,平展或反曲。倒披针形;雄蕊管通常暗紫色,长约7mm;子房上位。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,长1.5~2cm,淡黄色,4~5室。每室具1颗种子花期4~5月,果熟期10~11月。

2. 川楝:见“川楝子”项下。

 

【生境分布】

楝生于旷野或路旁,常栽培于屋前房后。分布于北至河北,南至广西、云南,西至四川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春、秋二季剥取,晒干,或除去粗皮,晒干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、槽状或半卷筒状,长宽不一,厚2~6mm。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,粗糙,有交织的纵皱纹和点状灰棕色皮孔,除去粗皮者淡黄色;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。质韧,不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,呈层片状,易剥离。气微,味苦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含川楝素、苦楝酮、苦楝萜酮内酯、苦楝子三醇、 β -谷固醇等成分。

【药理】

具有驱虫作用;抑制呼吸中枢;影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;对肉毒中毒具有治疗作用,可影响心肌电和机械特性。对实验性曼氏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苦,寒;有毒。归肝、脾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杀虫,疗癣。用于蛔虫病,蛲虫病,虫积腹痛;外治疥癣瘙痒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6~15g,鲜品15~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、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。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。苦楝皮有一定的毒性,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症状。严重中毒,可出现内脏出血、中毒性肝炎、精神失常、呼吸中枢麻痹,甚至休克、昏迷、死亡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钩虫病:苦楝皮(去粗皮)5000g,加水25000ml,熬成5000ml;另用石榴皮24g,加水2500ml,熬成1000ml。再把两种药水混合搅匀,成人每次服30ml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痢疾:苦楝树皮12g,骨碎补9g,荆芥6g,青木香6g,檵木花9g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虫牙痛:苦楝树皮水煎漱口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④治疥疮风虫:苦楝根皮、皂角(去皮,子)各等分。为末,猪脂调涂。(《奇效良方》)
⑤治顽固性湿癣:苦楝根皮,洗净晒干烧灰,调茶油涂抹患处,隔日洗去再涂,如此三四次。[《福建中医药》1959,(2),43]

苦楝皮 苦楝皮
上一篇:牡丹皮
下一篇:厚朴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