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牛黄

全拼: Niuhuang

【别名】

犀黄,丑宝。

【来源】

牛科动物牛 Bostaurus domesticus Gmelin的干燥胆结石。

【分布】

全国均有分布。

【采制】

全年均可收集。宰牛时,如发现有牛黄,即滤去胆汁。将牛黄取出,除去外部薄膜,阴干。

【药材

性状】

本品多呈卵形、类球形、三角形或四方形,大小不一,直径0.6~3(~4.5)cm,少数呈管状或碎片。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,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,习称“乌金衣”,有的粗糙,具疣状突起,有的具龟裂纹。体轻,质酥脆,易分层剥落,断面金黄色,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,有的夹有白心。气清香。味苦而后甜,有清凉感。嚼之易碎,不粘牙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天然牛黄含胆汁酸,其中主要为胆酸、去氧胆酸及微量鹅去氧胆酸。

【药理】

抑制中枢神经系统,具有镇静、镇痛、解热、抗惊厥的作用;强心,改善心功能,治疗多种心律失常,扩张外周血管,收缩冠状动脉,显著持久的降低血压,尚能抑制血小板聚集;促进胆汁分泌及保护实验性肝损伤,对平滑肌主要表现为解痉作用,其能收缩子宫平滑肌;具有祛痰镇咳,兴奋呼吸作用;增加末梢血内的红细胞;具有抗炎、抗病原微生物、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甘,凉。归心、肝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清心,豁痰,开窍,凉肝,息风,解毒。用于热病神昏,中风痰迷,惊痫抽搐,癫痫发狂,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痈肿疔疮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研末,每次1.5~3g;或入丸剂。外用,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脾虚便溏及孕妇慎用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痘疹毒气入骨,便血日夜无度,腹痛啼哭:郁金30g,牛黄3g。上研匀细。每二岁儿1.5g,浆水半盏,煎至三分,和滓温服,日二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牛黄散)
②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:牛黄9g,甘草、金银花各30g,草紫河车15g。上为末,炼蜜丸,量儿服。(《保婴撮要》牛黄解毒丸)
③治伤寒咽喉痛,心中烦躁,舌上生疮:牛黄(研)、朴硝(研)、甘草(炙、锉)各30g,升麻、山栀子(去皮)、芍药各15g。捣研为细散,再同研令匀。每服3g,食后煎姜蜜汤,放冷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牛黄散)
④治鹅口疮:牛黄、硼砂、雄黄、黄连(酒炒)各0.6g。上研细末,乳调,鹅毛扫入口中。数次即效。(《医方一盘珠》牛黄散)
⑤治酒糟鼻:牛黄末。水调敷之。(《普济方》)
⑥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,兼治腹痛夜啼:牛黄一豆大,入蜜调膏。乳汁化开,时时滴儿口中。(《纲目》引《钱氏小儿方》)
⑦治小儿疟疾烦热:牛黄0.3g,杏仁0.3g(汤浸去皮、尖、双仁,麸炒微黄)。上件药同研如膏,炼蜜和丸,如麻子大。每服以温水下三丸,日三服。(《圣惠方》牛黄丸)

牛黄 牛黄
上一篇:五灵脂
下一篇:乌骨鸡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