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石膏

全拼: Shigao

【别名】

寒水石,白虎,玉大石,冰石。

【来源】

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Gypsum。

【分布】

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石膏矿藏分布,如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山东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采挖后,除去杂石及泥沙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,呈长块状、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。白色、灰白色或淡黄色,有的半透明。体重,质软。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。气微,味淡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(CaSO · 2H O)等物质。

【药理】

具有解热、解渴的作用,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;可抑制旺盛内热所致垂体、肾上腺、颌下腺、前列腺、胰腺、睾丸功能亢进;使脾和胸腺功能亢进。小剂量使股动脉血流量一时性减少,对呼吸、血压无明显影响;大剂量则呼吸抑制,血压下降,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;对离体小肠和子宫,小剂量使振幅加大,大剂量则紧张性降低,振幅减少;缩短凝血时间,抑制胆汁排泄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甘、辛,大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。用于外感热病,高热烦渴。肺热喘咳,胃火亢盛,头痛,牙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15~60g,打碎先煎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多煅过用。研末撒;或调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凡阳虚寒证,脾胃虚弱及血虚、阴虚发热者慎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小儿身热不除:石膏30g,青黛3g。上为末,用糕糊为丸,如圆眼核大。每服一丸,用灯心汤化开。(《普济方》青丸子)
②治小儿喘嗽:用石膏火内飞过为末,蜜调1.5g服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③治痰热而喘,痰涌如泉:寒水石、石膏各等分。上为细末。煎人参汤,调下9g,食后服。(《保命集》双玉散)
④治流行性腮腺炎:生石膏、黄柏各等量。研粉,用水或醋调成糊状,摊于纱布上,厚约0.5cm。敷于患处,每日1~2次。[《陕西新医药》1977,(5):35]
⑤治小儿伤热吐泻黄色:石膏、寒水石各15g,甘草(生)3g。上同为末。每服1.5g,食后温汤调下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玉露散)
⑥治胃热牙龈浮,肾热齿蛀,肿胀疼痛:石膏30g,细辛9g。煎汤含漱,其痛自瘥。(《医级》二辛煎)
⑦治头痛:川芎、石膏、白芷各等分,上为细末。每服12g,热茶清调下。(《赤水玄珠》石膏散)
⑧治湿疹:煅石膏60g,白及30g,密陀僧21g,轻粉15g,枯矾9g。共研极细末,用香油或凡士林调成50%软膏涂患处。如有脓水渗出者,可用药粉干撒,每日3~5次。用药时忌用温水或肥皂水洗涤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
石膏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龙骨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