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山柰

全拼: Shannai

【别名】

三柰子,山辣,沙姜。

【来源】

姜科植物山柰 Kaempferia galanga L.的干燥根茎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。根茎块状,单个或数个相连,绿白色,芳香。叶2~4,贴地生长,近无柄;叶片近圆形或宽卵形,先端急尖或近钝形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。上面绿色,有时叶缘及先端紫色,幼叶被短柔毛,后变无毛或背面被长柔毛;叶基部具苞状退化叶,膜质,长圆形。穗状花序自叶鞘中抽出,花5~12,每花晨开午谢;小苞片披针形,绿色;花萼与苞片等长;花冠管细长,裂片窄披针形,白色;侧生退化雄蕊花瓣状,倒卵形,白色,唇瓣阔大,中部深裂,2裂瓣先端微凹,白色,喉部紫红色;能育雄蕊1,无花丝。药隔附属体正方形,2裂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细长,基部具2细长棒状物,柱头盘状,具缘毛。蒴果。花期8~9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山坡、林下、草丛中,现多为栽培。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冬季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切片,晒干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呈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,直径1~2cm,厚0.3~0.5cm。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,皱缩,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;切面类白色,粉性,常鼓凸。质脆,易折断。气香特异,味辛辣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主要含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、桂皮酸乙酯、龙脑、柠檬烯、苯甲醛、山柰酚等成分。

【药理】

抑制单胺氧化酶;抗癌;小剂量兴奋肠道平滑肌,大剂量抑制肠道平滑肌;有抗真菌、抗炎等作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辛,温。归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行气温中,消食,止痛。用于胸膈胀满,脘腹冷痛,饮食 不消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6~9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;研末调敷,或搐鼻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心腹冷痛:山柰、丁香、当归、甘草等分。为末,醋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酒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②治感冒食滞,胸腹胀满,腹痛泄泻:山柰15g,山苍子根6g,南五味子根9g,乌药4.5g,陈茶叶3g。研末。每次15g,开水泡或煎数沸后取汁服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③治一切牙痛:山柰6g(面裹煨熟),麝香1.5g。为细末。每用三子,口噙温水,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。漱水吐去,便可。(《海上方》麝香一字散)
④治骨鲠喉:山柰根茎6~15g。水煎含漱。(《广西本草选编》)
⑤治头屑:山柰、甘松香、零陵香各3g,樟脑0.6g,滑石15g。为末。夜擦旦蓖去。(《纲目》引《水云录》方)

山柰 山柰
上一篇:山药
下一篇:山豆根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