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白薇

全拼: Baiwei

【别名】

白龙须,龙胆白薇,白马薇,老君须。

【来源】

萝藦科植物白薇 Cynanchum atratum Bge.的干燥根和根茎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,高40~70cm。植物体具白色乳汁。根茎短,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,根长达20cm以上,直径2~3cm,外皮土黄色。茎直立,绿色,圆柱形,通常不分枝,密被灰白色短柔毛。叶对生,具短柄;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5~10cm,宽3~7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,两面均被白色绒毛,尤以叶背及脉上为密;侧脉6~7对。花多数,在茎梢叶腋密集成伞形聚伞花序;无总花梗,花深紫色,直径约10mm;花萼绿色,5深裂,外面有绒毛,内面基部有小腺体5个;花冠辐状,5深裂,外面有短柔毛,并具缘毛;副花冠5裂,裂片盾状,圆形,与合蕊柱等长;花药先端具一圆形的膜片;花粉块每室1个,下垂,长圆状膨大;柱头扁平。蓇葖果单生,长5~9cm,直径5~15mm,先端渐尖,基部钝形,中间膨大。种子多数,卵圆形,有狭翼,长约4mm;种毛白色,长约3cm。花期5~7月,果期8~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山坡或树林边缘。分布于东北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春、秋二季采挖,洗净,干燥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根茎多弯曲,粗短,有结节,上面有圆形的茎痕,下方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,根长10~25cm,直径1~2mm;表面黄棕色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皮部黄白色,木部黄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含直立白薇苷、白薇正苷A、白前苷元A、 β -香树素乙酸酯、油酸乙酯、 β -谷固醇等。

【药理】

具有退热,抗炎等作用。有毒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苦、咸,寒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清热凉血,利尿通淋,解毒疗疮。用于温邪伤营发热,阴虚发热,骨蒸劳热,产后血虚发热,热淋,血淋,疮痈肿毒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3~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贴;或用鲜品捣烂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血分无热、中寒便滑、阳气外越者慎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虚热盗汗:白薇、地骨皮各12g,银柴胡、鳖甲各9g。水煎服。(《河北中草药》)
②治肺结核潮热:白薇9g,葎草果实15g,地骨皮12g。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③治风湿关节痛:白薇、臭山羊、大鹅儿肠根各15g。泡酒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④治金疮血不止:白薇末贴之。(《儒门事亲》)
⑤治火眼:白薇30克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白薇 白薇
上一篇:白蔹
下一篇:白附子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