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茅根

全拼: Baimaogen

【别名】

茅根,丝茅,茅草根,甜草根,丝毛草根。

【来源】

禾本科植物白茅 Imperata cylindrica Beauv. var.major(Nees)C.E.Hubb.的干燥 根茎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,高20~100cm。根茎白色,匍匐横走,密被鳞片。秆丛生,直立,圆柱形,光滑无毛,基部被多数老叶及残留的叶鞘。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;根出叶长几与植株相等;茎生叶较短,宽3~8mm,叶鞘褐色,无毛,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,具短叶舌。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,顶生,圆筒状,长5~20cm,宽1~2.5cm;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,成对排列在花序轴上,其中一小穗具较长的梗,另一小穗的梗较短;花两性,每小穗具1花,基部被白色丝状柔毛;两颖相等或第1颖稍短而狭,具3~4脉,第2颖较宽,具4~6脉;稃膜质,无毛,第1外稃卵状长圆形,内稃短,第2外稃披针形,与内稃等长;雄蕊2,花药黄色,长约3mm;雌蕊1,具较长的花柱,柱头羽毛状。颖果椭圆形,暗褐色,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长柔毛。花期5~6月,果期6~7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 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春、秋二季采挖,洗净,晒干,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,捆成小把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根茎长圆柱形,有时分枝,长短不一,直径2~4m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,具纵皱纹,环节明显,节上残留灰棕色鳞叶及细根,节间长1~3cm。体轻,质韧,折断面纤维性,黄白色,多具放射状裂隙,有时中心可见一小孔。气微,味微甜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含芦竹素、白茅素、印白茅素、羊齿烯醇、西米杜鹃醇等。

【药理】

具有利尿、促凝血、增加免疫功能等作用。有毒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甘,寒。归肺、胃、膀胱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凉血止血,清热利尿。用于血热吐血,衄血,尿血,热病烦渴,湿热黄疸,水肿尿少,热淋涩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10~30g,鲜品30~6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汁涂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脾胃虚寒、溲多不渴者禁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吐血不止:白茅根一握。水煎服之。(《千金翼方》)
②治伤肺唾血:白茅根一味。捣筛为散,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外台》引《深师方》)
③治血热鼻衄:白茅根汁一合。饮之。(《妇人良方》)
④治胃火上冲,牙龈出血:鲜白茅根60g,生石膏60g,白糖30g。水煎,冲白糖服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⑤治疗胃出血:白茅根、生荷叶各30g,侧柏叶、藕节各9g,黑豆少许。水煎服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
 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