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香附

全拼: Xiangfu

【别名】

雀头香,莎草根,雷公头,香附子。

【来源】

莎草科植物莎草 Cyperus rotundus L.的干燥根茎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,高15~95cm。茎直立,三棱形;根状茎匍匐延长,部分膨大呈纺锤形,有时数个相连。叶丛生于茎基部,叶鞘闭合包于茎上;叶片线形,先端尖,全缘,具平行脉,主脉于背面隆起。花序复穗状,3~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,每个花序具3~10个小穗,线形;颖2列,紧密排列,卵形至长圆形,膜质,两侧紫红色有数脉。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~4片,与花序等长或过之;每颖着生1花,雄蕊3;柱头3,丝状。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,三棱状。花期5~8月,果期7~11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山坡草地、耕地、路旁水边潮湿处。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秋季采挖,燎去毛须,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,或燎后直接晒干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根茎纺锤形,或稍弯曲,长2~3.5cm,直径0.5~1cm。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有不规则纵皱纹,并有明显而略隆起的环节6~10个,节上有众多未除尽的暗棕色毛须及须根痕;去净毛须的较光滑,有细密纵脊纹。质坚硬,蒸煮者断面角质样,棕黄色或棕红色;生晒者断面粉性,类白色,内皮层环明显,中柱色较深,点状维管束散在。气香,味微苦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主要 -香附酮、 β -蒎烯、丁香烯、桉叶素、香附子烯、香附醇、胡萝卜苷、 β -谷固醇、大黄素甲醚等成分。

【药理】

具有镇痛、降血糖、降血脂作用;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;可促进离体脂肪组织的分解;有抗病原微生物、抗炎、抗氧化和细胞凋亡作用;具有雌激素样等 作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辛、甘、微苦,平。归肝、三焦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理气解郁,调经止痛,安胎。主治胁肋胀痛,乳房胀痛,疝气疼痛,月经不调,脘腹痞满疼痛,嗳气吞酸,呕恶,经行腹痛,崩漏带下。胎动不安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5~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气虚无滞,阴虚、血热者慎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偏正头痛:川芎60g,香附(炒)120g。上为末。以茶调服,得腊茶清尤好。(《澹寮方》)
②治吐血:香附(去毛)150g,甘草(锉,炙)30g。上二味,粗捣筛。每服6g,水一盏,煎取七分,去滓温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香草汤)
③治鼻衄:香附(为末),妇人发(烧灰),研匀,汤调方寸匕服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④治尿血:香附、地榆等分。各煎汤,先服香附汤三五呷,后服地榆汤。(《全生指迷方》)
⑤安胎:香附(炒去毛),为细末。浓煎紫苏汤调下3g。(《中藏经》铁罩散)

香附 香附
上一篇:胡黄连
下一篇:重楼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