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胡黄连

全拼: Huhuanglian

【别名】

割孤露泽,胡连,假黄连。

【来源】

玄参科植物胡黄连 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 Pennell.的干燥根茎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,高5~10cm。根茎粗壮,长圆锥形,横走,长15~50cm,节间紧密,常有暗棕色鳞片状老叶及圆柱状支根。叶近基生,常集成莲座状;叶片匙形至卵形,先端圆或钝,基部渐窄成短柄,边缘除基部外均有钝锯齿,无毛,干时变黑。花葶自叶丛中生出,被腺毛,花密集成顶生穗状的圆锥聚伞花序;苞片、花萼均被毛,苞片卵形;萼片4,其中一裂片几线形,其他4裂片近披针形、狭长圆形至狭长椭圆形;花冠暗紫色或浅蓝色,二唇形,内外具疏柔毛。蒴果卵圆形,先端4裂。种子多数,长圆形,有光泽,具网眼。花期6~8月,果期8~9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海拔3600~4400m的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中,或浅土层的向阳处。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
【采制】

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根茎圆柱形,略弯曲,偶有分枝,长3~12cm,直径2~14mm。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,有突起的芽痕及圆形根痕或细根残基,较粗者具紧密横皱纹,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。体轻,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淡棕色或暗棕色,有4~10个白色点状维管束,排列成环。气微,味极苦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含胡黄连苷Ⅰ、胡黄连苷Ⅱ、桃叶珊瑚苷、岩白菜素、11- -(4′-甲氧基没食子酰基)-岩白菜素、云杉苷等。

【药理】

具有保肝利胆、抗真菌作用;抗糖尿病活性;降血脂;抑制盐酸-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;抗肿瘤;对心脏有保护作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苦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退虚热,消疳热,清湿热。主治骨蒸潮热,小儿疳热,湿热泻痢,黄疸尿赤,痔疮肿毒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6~12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研末调敷;或浸汁点眼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脾胃虚弱者慎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骨蒸劳气烦热,四肢无力,夜卧虚汗,唇口干焦,面无血色,日渐羸瘦:胡黄连60g,柴胡(去苗)60g,鳖甲(生用)60g。上件药,捣细罗为散,每服,用生姜酒调3g。每日早晨、日午、临卧各一服。(《圣惠方》三圣散)
②治痈肿疮肿,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:胡黄连、穿山甲(烧存性)等分为末。以茶或鸡子清调涂。(《易简方》)
③治旋耳疮:胡黄连研细末,麻油调搽。(《外科证治全书》)
④治口糜:胡黄连1.5g,细辛、宣黄连各9g,藿香3g。上四味为末,每用1.5g,干掺口内,漱千漱吐之。(《卫生宝鉴》胡黄连散)
⑤治血痢:胡黄连、乌梅肉、灶下土,上等分为末,腊茶清调下,空心温服。(《普济方》黄连丸)

胡黄连
上一篇:骨碎补
下一篇:香附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