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白扁豆

全拼: Baibiandou

【别名】

藊豆,南扁豆,蛾眉豆,眉豆。

【来源】

豆科植物扁豆 Dolichos lablab L.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,长达6m。茎常呈淡紫色或淡绿色。三出复叶,叶柄长4~14cm;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,被白色柔毛;顶生小叶柄长1.5~3.5cm,两侧小叶柄较短,长2~3mm,均被白色柔毛;顶生小叶宽三角状卵彤,长5~10cm,宽约与长相等,先端尖,基部广楔形或截形,全缘,两面均被短柔毛,沿叶脉处较多,基出3主脉,侧脉羽状;侧生小叶斜卵形,两边不均等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15~25cm,直立,花序轴较粗壮,2~4花或多花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,小苞片舌状,2枚,早落;花萼宽钟状,先端5齿,上部2齿几乎完全合生,其余3齿近相等,边缘密被白色柔毛;花冠蝶形,白色或淡紫色,长约2cm,旗瓣广椭圆形,先端向内微凹,翼瓣斜椭圆形,近基部处一侧有耳状突起,龙骨瓣舟状,弯曲几成直角;雄蕊10,1枚单生,其余9牧的花丝部分连合成管状,将雌蕊包被;子房线形,有绢毛,基部有腺体,花柱近先端有白色髯毛,柱头头状。荚果镰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,扁平,长5~8cm,宽1~3cm,先端较宽,顶上具一向下弯曲的喙,边缘粗糙。种子2~5颗,扁椭圆形,白色,红褐色或近黑色,长8~13mm,宽6~9mm,厚4~7mm,种脐与种脊长而隆起,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。花期6~8月,果期9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主要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,晒干,取出种子,再晒干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,长8~13mm,宽6~9mm,厚约7mm。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,平滑,略有光泽,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。质坚硬。种皮薄而脆,子叶2,肥厚,黄白色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豆腥气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含棕榈酸、亚油酸、花生酸、山萮酸、硬脂酸、棉籽糖、胡萝卜素、植物凝集素等成分。

【药理】

抗菌、抗病毒;增强细胞免疫功能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甘,微温。归脾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健脾化湿,和中消暑。用于脾胃虚弱,食欲不振,大便溏泻,白带过多,暑湿吐泻,胸闷腹胀。炒白扁豆健脾化湿。用于脾虚泄泻,白带过多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10~15g;或生品捣研水绞汁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健脾止泻宜炒用;消暑养胃解毒宜生用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不宜多食,以免壅气伤脾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心脾肠热,口舌干燥生疮:白扁豆(炒)、蒺藜子(炒)各60g。上二味,粗捣筛。每服15g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,日三服,不拘时。(《圣济总录》扁豆汤)
②治一切药毒:白扁豆(生)晒干为细末,新汲水调下6~9g。(《百一选方》)
③治慢性肾炎,贫血:白扁豆30g,红枣20粒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④治霍乱:白扁豆一升,香薷一升。上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服。单用亦得。(《千金要方》)
⑤治疖肿:鲜白扁豆适量。加冬蜜少许,同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
白扁豆 白扁豆
上一篇:白果
下一篇:白豆蔻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