鸦胆子

全拼: Yadanzi

【别名】

老鸦胆,鸦胆,苦参子,小苦楝。

【来源】

苦木科植物鸦胆子 Brucea javanica (L.)Merr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.5~3(~8)m,全株均被黄色柔毛小枝白色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长20~40cm;小叶5~11,通常7,对生,卵状披针形,长4~11cm,宽2~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偏斜,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,上面疏被、下面密被柔伏毛,脉上尤密。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,狭长,可达50cm;雄花序长过于叶,萼片4,卵形,长不及1mm,外面疏被淡黄色硬伏毛,边缘疏生腺体,花瓣4,长圆状披针形,外面有硬毛,边缘有腺体,雄蕊4,花盘发达,半球形;雌花序短于叶,萼片、花瓣同雄花,但稍大,雄蕊具不发育的花药,花盘杯状,4浅裂,心皮通常4,卵圆形,无毛,花柱反折,紧贴子房。核果椭圆形,紫红色转黑色,长约8mm,宽5~6mm,干时具凸起的网状皱纹,略偏斜,花期4~6月,果期8~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海拔950~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。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核果卵形或椭圆形,略扁,长6~10mm,直径4~7mm,表面黑色,有隆起网状皱纹,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,腹背两侧有较明显的棱线,基部钝圆,有凹点状果柄痕,果肉易剥落;果核坚硬,破开后内面灰棕色平滑,内含种子1颗。种子卵形,长4~7mm。直径3~5mm,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,有稍隆起的网纹,顶端短尖呈鸟嘴状,其下有长圆形种脐,近基部有棕色圆形合点,种脐与合点间有稍隆起的种脊;种皮薄,胚乳和胚富油性。气微特异,味极苦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含鸦胆子苦素、鸦胆子苦苷、鸦胆子苦内酯、鸦胆子苷等成分。

【药理】

抗肿瘤;促进免疫功能;抗疟;驱虫;抗病毒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苦,寒;小毒。归大肠、肝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清热解毒,截疟,止痢;外用腐蚀赘疣。用于痢疾,疟疾;外治赘疣,鸡眼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多去壳取仁,用胶囊或龙眼肉包裹吞服,治疟疾每次10~15粒,治痢疾每次10~30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制成鸦胆子油局部涂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,可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痛,对肝肾亦有损害,故不宜多服久服。脾胃虚弱呕吐者禁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痔:鸦胆子七粒。包龙眼肉,吞下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②治疟疾:鸦胆子仁10粒,入桂圆肉内吞服。每日3次,第3天后减半量,连服5天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③治早期血吸虫病:鸦胆子果仁10粒,每日2次。连服4~5天。(《广西中 草药》)

 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