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拼: Chuipencao
【别名】
山护花,佛指甲,地蜈蚣草。
【来源】
景天科植物垂盆草 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干燥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
多年生肉质草本。全株无毛。根纤维状,不育茎匍匐,长10~25cm,接近地面的节处易生根。叶常为3片轮生;叶片倒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1.5~2.5cm,宽3~7mm,先端近急尖,基部下延,狭而有距,全缘。聚伞花序,顶生,有3~5分枝,花小,无梗;萼片5裂,宽披针形,不等长,长3.5~5mm;花瓣5,黄色,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5~8mm;雄蕊10,2轮,比花瓣短;鳞片5,楔状四方形,先端稍微凹;心皮5,长圆形,略叉开,长5~6mm。蓇葖果,内有多数细小的种子。种子卵圆形,表面有细小的乳头状突起。花期5~7月,果期7~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阳山坡、石隙、沟边及路旁湿润处。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【采制】
夏、秋二季采收,除去杂质,干燥。
【化学成分】
本品含槲皮素、山柰素、异鼠李素、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、二氧异石榴皮碱、垂盆草苷等成分。
【药理】
具有保护肝功能及免疫抑制作用。
【性味归经】
甘、淡,凉。归肝、胆、小肠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。用于湿热黄疸,小便不利,痈肿疮疡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15~30g,鲜品50~10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搽;或取汁外涂;或煎水湿敷。
【使用注意】
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【附方】
①治肝炎:a.急性黄疸型肝炎:垂盆草30g,茵陈蒿30g,板蓝根15g。水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b.急性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:鲜垂盆草62~125g,鲜旱莲草125g。煎煮成200~300ml,每次口服100~150ml,每日 2次,一疗程15~30天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c.慢性迁延型肝炎:鲜垂盆草30g,紫金牛9g。水煎去渣,加食糖适量,分2次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d.慢性肝炎:垂盆草30g,当归9g,红枣10枚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)
②治肠炎,痢疾:垂盆草30g,马齿苋30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)
③治无名肿毒,创伤感染:鲜垂盆草配等量鲜大黄、鲜青蒿,共捣烂敷患处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④治咽喉肿痛:垂盆草15g,山豆根9g。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⑤治烫伤、烧伤:鲜垂盆草适量,捣汁涂患处或用垂盆草12g,瓦松9g,共研细末,菜油调敷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