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拼: Hehuanhua
【别名】
夜合花,乌绒。
【来源】
豆科植物合欢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.的干燥花序或花蕾。
【植物形态】
落叶乔木,高可达16m。树冠开展;树干灰黑色;嫩枝、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。托叶线状披针形,较小叶小,早落;二回羽状复叶,互生;总叶柄长3~5cm,总叶柄近基部及最顶1对羽片着生处各有一枚腺体;羽片4~12对,栽培的有时达20对;小叶10~30对,线形至长圆形,长6~12mm,宽1~4mm,先端有小尖头,向上偏斜,有缘毛,有时在下面或中脉上有短柔毛;中脉紧靠上边缘。头状花序在枝顶排成圆锥状花序;花粉红色;花萼管状,长3mm,花冠长8mm,裂片三角形,长1.5mm,花萼、花冠外均被短柔毛;雄蕊多数,基部合生,花丝细长;子房上位,花柱几与花丝等长,柱头圆柱形。荚果带状,长9~5cm,宽1.5~2.5cm,嫩荚有柔毛,老荚无毛。花期6~7月;果期8~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山坡或栽培。分布于东北、华东、中南及西南各地。
【采制】
夏季花开放时择晴天采收或花蕾形成时采收,及时晒干。前者习称“合欢花”,后者习称“合欢米”。
【药材性状】
1.合欢花:头状花序,皱缩成团。总花梗长3~4cm,有时与花序脱离,黄绿色,有纵纹,被稀疏毛茸。花全体密被毛茸,细长而弯曲,长0.7~1cm,淡黄色或黄褐色,无花梗或几无花梗。花萼筒状,先端有5小齿;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,先端5裂,裂片披针形;雄蕊多数,花丝细长,黄棕色至黄褐色。下部合生,上部分离,伸出花冠筒外。气微香,味淡。
2. 合欢米:呈棒槌状,长2~6mm,膨大部分直径约2mm,淡黄色至黄褐色,全体被毛茸,花梗极短或无。花萼筒状,先端有5小齿;花冠未开放;雄蕊多数,细长并弯曲,基部连合,包于花冠内。气微香,味淡。
【化学成分】
本品主要含有反-芳樟醇氧化物、芳樟醇、异戊醇、矢车菊素-3-葡萄糖苷等成分。
【药理】
抑制神经中枢。
【性味归经】
甘,平。归心、肝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解郁安神。用于心神不安,忧郁失眠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9g;或入丸、散。
【附方】
①治神烦不宁,抑郁失眠:合欢花、柏子仁各9g,白芍6g,龙齿15g,琥珀粉3g(分2次冲服),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②治湿浊中阻,食欲不振:合欢花、扁豆花、厚朴花各6g。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③治腰脚疼痛久不瘥:合欢花120g,牛膝(去苗)30g,红蓝花30g,石盐30g,杏仁(汤浸去皮,麸炒微黄)15g,桂心30g。上药捣罗为末,炼蜜和捣百余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,以温酒下三十丸,晚食前再服。(《圣惠方》夜合花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