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花粉

全拼: Songhuafen

【别名】

松花,松黄,松粉。

【来源】

松科植物马尾松 Pinus massoniana Lamb.、油松 Pinus tabuliformis Carr.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1.马尾松:乔木,高达45m,胸围1.5m。树皮红褐色,下部灰褐色,成不规则长块状裂。小枝常轮生,淡黄褐色,无白粉,无毛;冬芽卵状圆柱形,褐色,先端尖,芽鳞边缘丝状,先端尖或有长尖头。叶针形,2针一束,稀3针一束,长12~30cm,细长而柔软,叶缘有细锯齿,树脂道4~8个,在背面边生,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;叶鞘初呈褐色,后渐变成灰黑色,宿存。雄球花淡红褐色,圆柱形,弯垂,长1~1.5cm,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,穗状;雌球花单生或2~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,淡紫红色。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,长4~7cm,直径2.5~4cm,有短梗,下垂,熟时栗褐色;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,长约3cm;鳞盾菱形,微隆起或平,鳞脐微凹,无刺。种子长卵圆形,长4~6mm,连翅长2~2.7cm。花期4~5月,果熟期翌年10~12月。

2.油松:乔木,高达25m,胸围可达1m以上。树皮灰褐色,呈不规则鳞甲状裂,裂隙红褐色。枝轮生,小枝粗壮,淡橙黄色或灰黄色;冬芽宽椭圆形,先端尖,红褐色。叶针形,2针一束,深绿色,粗硬,长10~15cm,直径约1.5mm,边缘有细齿,两面有气孔线;叶鞘初时淡褐色,渐变成暗灰色。雄球花圆柱形,长1.2~1.8cm,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状;雌球花序阔卵形,长7mm,紫色,着生于当年新枝上。球果卵形或圆卵形,长4~9cm,有短梗,向下弯垂,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,宿存数年之久;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,长1.6~2cm,鳞盾肥厚,隆起或微隆起,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,横脊显著,鳞脐凸起有尖刺。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,淡褐色,有斑纹,连翅长1.5~1.8cm。花期4~5月,果熟期翌年10月。

 

【生境分布】

马尾松生于海拔500m以下山地,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油松生于海拔100~2600m的山地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春季花刚开时,采摘花穗,晒干,收集花粉,除去杂质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为淡黄色的细粉。体轻,易飞扬,手捻有滑润感。气微,味淡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(马尾松花粉中)含油脂,并含丰富的微量元素,其中以钾、镁、硫、锰、锌、铁的含量较多。

【药理】

松花粉中含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硒元素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甘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收敛止血,燥湿敛疮。用于外伤出血,湿疹,黄水疮,皮肤糜烂,脓水淋漓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3~9g;或冲服。外用:适量,干撒或调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血虚、内热者慎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胃脘痛:松花粉3g。冲酒服。(《广西本草选编》)
②治湿疹:松花粉、黄柏、苦参各60g,青黛15g,松香30g。先将前四味研为细末,再将松香熔化,同麻油调药末,涂搽患处,每日1次。(《湖北中草药志》)
③治新生儿红臀,小儿夏季汗疹:松花粉外扑,并保持局部干燥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④治外伤出血,黄水疮:松花粉适量,撒敷患处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)
⑤治吐血、咯血、便血:松花粉6g,分3次服,冷开水送下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)
⑥治酒毒发作,头痛目眩,或咽喉闭闷,或下利清水,日数十行,形神委顿:松花(焙)30g,陈皮15g,川黄连9g,甘草6g。俱微炒,磨为末,与松花和匀。每早晚各服6g,白汤调服,二日即愈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⑦治疫毒下痢:松花6g,薄荷叶煎汤,入蜜一匙调服。(《惠直堂经验方》)
⑧ 治小儿久泻身热:炒松花3g,炒红曲6g。共研,白糖调下。(《鲜溪单方选》)

 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