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胆

全拼: Xiongdan

【来源】

熊科动物黑熊 Selenarctos thibetanus G. Cuvier及棕熊 Ursus arctos Linnaeus的干燥胆囊。

【分布】

分布极广泛,东北、华北、西南、华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西藏等地均有分布。

【采制】

胆囊取出后,要将胆囊管口扎紧,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,用木板夹扁,置通风处阴干,或置石灰缸中干燥。我国已能人工活取熊胆汁,通过手术造成熊胆囊瘘管,定期接取胆汁,并将胆汁制成熊胆粉以供药用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呈长扁卵形,上部狭细,下部膨大成囊状,长10~20cm,宽5~10cm。表面黑色、棕黑色或黄棕色,显光泽,微有皱褶。囊内有干燥的胆汁,习称“胆仁”,呈块状、颗粒状或粉状,金黄色,透明如琥珀,有光泽,质松脆者习称“金胆”或“铜胆”;黑色,质坚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“墨胆”或“铁胆”;黄绿色,光泽较差,质脆者称“菜花胆”。气清香。味极苦,有粘舌感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含胆汁酸类的碱金属盐,又含胆固醇及胆色素、牛磺脱氧胆酸、少量鹅脱氧胆酸及胆酸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苦,寒。归肝、胆、心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清热解毒,平肝明日,杀虫止血。主治湿热黄疸,暑湿泻痢,热病惊痫,目赤翳障,喉痹,鼻蚀,疔疮,痔漏,疳疾,蛔虫,多种出血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入丸、散,0.2~0.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点眼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虚证禁服。恶防己、地黄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跌打昏迷:熊胆汁1.5~3g。冲酒服。(《广西药用动物》)
②治蛔心痛:熊胆如大豆。和水服。(《外台》)
③治小儿疳疮:熊胆0.15g。汤化调涂于鼻中。(《圣惠方》)
④治神经性胃痛:熊胆研末,每日服3次,每次0.9g,开水送服。(《广西药用动物》)
⑤治痔疮:熊胆汁、片脑(研细)各等分。用水调匀,用棉签蘸取涂痔上。(《广西药用动物》)
⑥治风虫牙痛:熊胆9g,片脑1.2g。上为末,用猪胆汁调搽患处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)
⑦治胆道炎、胆石症、黄疸:熊胆0.5g,郁金10g,茵陈蒿15g。水煎,日服2次。(《中国动物药》)
⑧治目赤障翳:熊胆0.3g,黄连3g,冰片0.9g。加冷水12g调匀,贮在瓶内备用。常点患处。孕妇慎用。(《广西药用动物》)

 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