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蜈蚣

全拼: Wugong

【别名】

天龙,百脚,百足虫,千足虫。

【来源】

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 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 L.Koch的干燥体。

【分布】

主产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陕西、河南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春、夏二季捕捉。用竹片插入头尾,绷直,干燥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呈扁平长条形,长9~15cm,宽0.5~1cm。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,全体共22个环节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,略有光泽,有头板覆盖,头板近圆形,前端稍突出,两侧贴有颚肢1对;前端两侧有触角1对。躯干部第1背板与头板同色,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,具光泽,自第4背板至第20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;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,皱缩;自第2节起,每节两侧有步足1对;步足黄色或红褐色,偶有黄白色,呈弯钩形,最末1对步足尾状,故又称尾足,易脱落。质脆,断面有裂隙。气微腥,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,味辛、微咸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,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。尚含脂肪油、胆固醇、蚁酸及多种氨基酸等物质。

【药理】

具有抗惊厥、增强心肌收缩力、扩张血管、降低血压的作用,诱导血小板聚集,不同程度抑制病原微生物,有抗肿瘤、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辛,温;有毒。归肝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用于肝风内动,痉挛抽搐,小儿惊风,中风口,半身不遂,破伤风,风湿顽痹,偏正头痛,疮疡,瘰疬,蛇虫咬伤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2~5g;研末,0.5~1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、油浸或研末调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本品有毒,用量不宜过大。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破伤风:蜈蚣头、乌头尖、附子底、蝎梢各等分。为细末。每用一字,或半字,热酒调下。如禁了牙关,用此药,斡开灌之。(《濡门事亲》蜈蚣散)
②治瘰疬溃疮:茶、蜈蚣,二味炙至香熟,捣筛为末。先以甘草汤洗净,敷之。(《神枕方》)
③治一切便毒,连连作痛,更不肿起,名日阴毒:活蜈蚣二条,炭火烧存性,为末。好酒调服。食前下。(《直指方》秘传独圣散)
④治蛇咬:白芷30g(取白色者),雄黄15g,蜈蚣三条,樟脑9g。各为极细末。以香油调搽肿处,随干随扫。(《洞天奥旨》蜈蚣散)
⑤治趾疮,甲内恶肉突出不愈:蜈蚣一条。焙研敷之。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。(《医方摘要》)

蜈蚣 蜈蚣
上一篇:羚羊角
下一篇:蟾酥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