蟾酥

全拼: Chansu

【别名】

蟾蜍眉脂,蟾蜍眉酥,癞蛤蟆浆,蛤蟆酥。

【来源】

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 Bufo gargarizans Cantor或黑眶蟾蜍 Bufo melanostictus 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。

【分布】

全国各地均有,主产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蟾蜍,洗净,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,加工,干燥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。棕褐色或红棕色。团块状者质坚,不易折断,断面棕褐色,角质状,微有光泽;片状者质脆,易碎,断面红棕色,半透明。气微腥,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,粉末嗅之作嚏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蟾酥中含有大量的蟾蜍毒素类物质。

【药理】

强心,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供氧,收缩内脏血管,升高动脉压,保护缺血性心肌,影响心肌电生理,抗休克,抑制血小板聚集;增强输精管的收缩;提高免疫功能;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,可引起强直性惊厥;具有中枢性呼吸兴奋及镇咳作用;有抗肿瘤、抗炎、抗病原微生物及局部浸润麻醉作用,还有兴奋胃肠平滑肌及子宫平滑肌等作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辛,温;有毒。归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解毒,止痛,开窍醒神。用于痈疽疔疮,咽喉肿痛,中暑神昏,痧胀腹痛吐泻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,或掺膏药内贴。内服:入丸、散,每次0.015~0.03g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外用不可入目,孕妇禁服。内服宜慎,过量可引起口唇发麻、上腹不适、恶心呕吐、头昏、胸闷心悸、嗜睡多汗,甚则昏迷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疔肿:蟾酥一枚,为末,以白面和黄丹,丸如麦粒颗状。针破患处,以一粒纳之。(《济生方》蟾酥丹)
②治肉刺(鸡眼):用针拨破:蟾酥1.5g(汤化),调铅粉3g,涂之裹之。(《外科大成》)
③治喉痹、乳蛾等证:蟾酥和草乌尖末、猪牙皂角末等分,丸豆大。每研一丸点患处。(《纲目》引《活人心统》)
④治风蛀诸牙痛:蟾酥少许,巴豆(去油,研如泥)、杏仁(烧焦)。上共研如泥,以绵裹如粟米大。若蛀牙塞入蛀处,风牙塞牙缝中,吐涎尽。(《景岳全书》蟾酥膏)
⑤治破伤风:干蝎(酒炒)、天麻各15g,蟾酥6g(汤浸化如稀糊)。将二味捣罗为末,用蟾酥糊丸如绿豆大。每一丸至三丸,豆淋酒下,甚者加至三丸至五丸。(《普济方》干蝎丸)

 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