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
止血药

性效

本类药物性多寒凉,味多苦、涩,均具有止血作用。适用于出血证,如咯血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、崩漏、紫癜及跌打损伤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。

分类

根据止血药的功效及其主治证可分为凉血止血药、温经止血药、化瘀止血药、收敛止血药。书中涉及凉血止血、化瘀止血和收敛止血三种药。

1.凉血止血药

性寒凉,味多甘、苦,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,症见发热、面赤、口燥、咽干、脉数、血色鲜红,如书中所讲的槐花。

2.化瘀止血药

性温或平,味多辛、苦,用于跌打损伤、瘀阻经脉所致血不循经的出血证,症见局部瘀紫肿痛等,如书中所讲三七。

3.收敛止血药

性平或凉,味多涩,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,以虚损不足之出血证用之效佳,主要用于出血而无瘀滞者,如书中所讲白及。

凡能加快凝血过程,或消除导致血不循经的因素,从而达到制止体内、外出血作用,治疗出血证为主要功能的药物,称为止血药。

使用注意

凉血止血药药性多寒凉,易伤阳或留瘀,不宜单独或过量使用,忌用于虚寒性出血。化瘀止血药行散之性较强,出血无瘀者及孕妇应慎用。收敛止血药收涩力强,有敛邪留瘀之弊,出血有瘀或有邪实者,应慎用。出血过多者,可配合补气补血药。止血药皆应中病即止。
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