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拼: Huangqi
【别名】
黄耆,王孙,箭芪,绵黄芪。
【来源】
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Bge.var. mongholicus (Bge.)Hsiao.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
多年生草本,高50~150cm。根直而长,圆柱形,稍带木质,根头部直径1.5~3cm,表面淡棕黄色至深棕色;茎直立,上部有分枝,被长柔毛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;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,长约6mm;小叶25~37片,小叶片宽椭圆形,长4~9mm,先端稍钝,有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有白色长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有花10~15朵,排列疏松;小花梗短,生黑色硬毛;苞片线状披针形;花萼筒状,长约5mm,萼齿5,有长柔毛;花冠黄色,蝶形,长不及2cm,旗瓣三角状倒卵形,无爪,先端微凹,翼瓣和龙骨瓣均有长爪;雄蕊10,二体;子房有柄,光滑无毛,花柱无毛。荚果膜质,膨胀,卵状长圆形,宽11~15mm。先端有喙,有显著网纹。种子5~6颗,肾形,黑色。花期6~7月,果期8~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山坡、沟旁或疏林下。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,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新疆和西藏等地。在东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有栽培。
【采制】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根头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
本品呈圆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端较粗,长30~90cm,直径1~3.5cm。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,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。质硬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强,并显粉性,皮部黄白色,木部淡黄色,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,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,黑褐色或呈空洞。气微,味微甜,嚼之微有豆腥味。
【化学成分】
主要含黄芪甲苷、黄芪苷、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、毛蕊异黄酮、异黄芪苷Ⅰ、异黄芪苷Ⅱ等成分。
【药理】
增强免疫功能,延缓衰老;对核酸代谢有促进作用;增强造血功能;改善心肌功能,对抗心肌梗死;具有抗氧化、抗病毒、抗癌、改善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等。
【性味归经】
甘,微温。归肺、脾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气虚水肿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10~15g,大剂量可用至30~60g或入丸、散,膏剂。
【使用注意】
表实邪盛,气滞湿阻,食积停滞,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,以及阴虚阳亢者,均须慎服。
【附方】
①治表虚自汗:防风30g,黄芪(蜜炙)、白术各60g。每服9g,水一钟半,加大枣一枚,煎至七分,去滓,食后热服。(《医方类聚》引《究原方》玉屏风散)
②治气虚阳弱,虚汗不止,肢体倦怠:黄芪(去芦,蜜炙)、附子(炮,去皮、脐)各等分。每服12g,水二盏,生姜片煎至八分,去滓,食前温服,不拘时候。(《严氏济生方》芪附汤)
③治吐血不止:黄芪7.5g,紫背浮萍15g。为末。每服3g,姜蜜水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④治肠风泻血:黄芪、黄连等分。为末、面糊丸如绿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米饮下。(《传家秘宝》)
⑤治尿血、砂淋,痛不可忍:黄芪、人参等分。为末,以大萝卜一个,切一指厚大四五片,蜜60g,淹炙令尽,不令焦,点末。食无时,以盐汤下。(《永类钤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