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大风子

全拼: Dafengzi

【别名】

大枫子,麻风子,驱虫大风子。

【来源】

大风子科植物海南大风子 Hydnocarpus hainanensis (Merr.)Sleum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乔木,高6~9m。叶互生;叶柄长约1.5cm;叶纸质或薄革质,长椭圆形,长8~14cm,宽3~6cm,先端急短尖而钝头,基部楔形,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浅波状锯齿;侧脉纤细,每边7~8条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1~1.5cm,无毛。雄花:密集,萼片4,椭圆形,花瓣4,肾状卵形,边缘有缘毛,雄蕊12,花丝疏被短柔毛,花药呈圆形。雌花:花被与雄花的相似而略大,退化雄蕊约15,子房卵状椭圆形,密被黄色绒毛,1室,侧膜胎座5个,胚珠多数,花柱缺,柱头3裂。浆果球形,直径4~7cm,密被褐色柔毛,果皮革质,内含种子约20颗,略呈三角状卵形,长约1.5cm。花期4~9月,果期5~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山地疏林的半阴处及石灰岩山地林中。分布于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
【采制】

10~12月,当树上部分果实的果皮裂开时,即可全部采收,摊放至果肉软化,去皮,将种子洗净,晒干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本品略呈四面体,一面隆起,三面稍平坦;长1~2cm,宽0.5~1cm。表面发黄白色至灰棕色,有多数隆起的纵脉纹,种脐位于种子的一端。种皮硬而脆,厚0.5mm,易碎。种仁不规则长卵形,外被暗紫褐色薄膜,具微细皱纹;胚乳黑棕色,子叶心脏形稍尖,色较浅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 

本品含油,主要成分为大风子油酸。

【药理】

抑制奥杜蛊小芽胞癣菌;降血脂;抗炎;抗肿瘤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辛,热;有毒。归肝、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祛风燥湿,攻毒杀虫。主治麻风,杨梅疮,疥癣,酒皶鼻,痤疮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煅存性研末调敷。内服:入丸、散,一次0.3~1g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本品性毒烈,一般只作外用,内服宜慎。必须作内服剂用时,当稀释于复方中用,并不得过量或持续服用。外用也不得过量或久用。阴虚血热、胃肠炎症、目症患者均忌服。本品中毒时可出现头晕、头痛、胸腹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四肢乏力、全身发热,严重时可出现溶血、蛋白尿及管型、肝脂肪变性等症状。

附方】

①治风疮燥痒,疥癣:大风子肉15g,轻粉、枯矾各少许。上捣为膏,擦疮上。(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枫实膏)
②治癣遍身及面:大风子、槟榔各15g,明硫黄9g。醋煎滚调搽。(《仙拈集》三仙散)
③治癣痒各疮:大风子肉9g,土硫黄6g,枯矾3g,明雄黄6g。共为末,灯油调搽。(《血证论》大枫丹)
④治裙边疮(一名裤口风疮):大风子一百个,枯矾1.5g,川椒末3g,轻粉3g。用真柏油调搽即愈。(《洞天奥旨》大风膏)
⑤治水田皮炎:大风子、雄黄各30g,冰片(或樟脑)0.6g,熟石灰粉15g,共研细末,外敷。撒药前先用青凡木捣烂,也可用苦楝树皮或刺苋菜泡开水洗患处。(南药《中草药学》)

大风子 大风子
上一篇:大枣
下一篇:大腹皮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