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大腹皮

全拼: Dafupi

【别名】

槟榔皮、槟榔壳、大腹毛。

【来源】

棕榈科植物槟榔 Areca catechu L.的干燥果皮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乔木,高10~18m。不分枝,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。羽状复叶,丛生于茎顶端,长1.3~2m,光滑,叶轴三棱形;小叶片披针状线形或线形,长30~70cm,宽2.5~6cm。基部较狭,顶端小叶愈合,有不规则分裂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基部,有佛焰苞状大苞片,长倒卵形,光滑,花序多分枝;花单性同株;雄花小,多数,无柄,紧贴分枝上部,通常单生,很少对生,萼片3,厚而细小,花瓣3,卵状长圆形,长5~6mm,雄蕊6,花丝短小,退化雌蕊3,丝状;雌花较大而少,无梗,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,萼片3,长圆状卵形,长12~15mm。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,长5~6cm,花萼和花瓣宿存,熟时红色。每年开花2次,花期3~8月,冬花不结果;果期12月至翌年6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我国海南、云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有栽培。

【采制】

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,煮后干燥,纵剖两瓣,剥取果皮,习称“大腹皮”;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,煮后干燥,剥取果皮,打松,晒干,习称“大腹毛”。

【药材性状】

1.大腹皮: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,长4~7cm,宽2~3.5cm,厚0.2~0.5cm。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,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,顶端有花柱残痕,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。内果皮凹陷,褐色或深棕色,光滑呈硬壳状。体轻,质硬,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。气微,味微涩。

2.大腹毛:略呈椭圆形或瓢状。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。中果皮棕毛状,黄白色或淡棕色,疏松质柔。内果皮硬壳状,黄棕色或棕色,内表面光滑,有时纵向破裂。气微,味淡。

 

【化学成分】

本品主要含有儿茶精。

【药理】

促进胃肠运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辛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行气宽中,行水消肿。用于湿阻气滞,脘腹胀闷,大便不爽,水肿胀满,脚气浮肿,小便不利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5~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调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气虚体弱者慎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,头面上肢悉肿,心腹胀满,上气促急,胸膈烦闷,痰涎上壅,饮食不下,行步气奔,状如水病:生姜皮、桑白皮、陈橘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等分。上为粗末,每服9g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滓,不计时候,温服。忌生冷油腻硬物。(《中藏经》五皮散)
②治脚气,肿满腹胀,大小便秘涩:大腹皮30g(锉),槟榔30g,木香15g,木通60g(锉),郁李仁30g(汤浸去皮、微炒),桑根白皮60g(锉),牵牛60g(微炒)。上药捣筛为散。每服12g,以水一中盏,入生姜0.15g,葱白二七寸。煎至六分,去滓。不计时候,温服,以利为度。(《圣惠方》)
③治心中寒发痛甚:大腹皮15g(锉),吴茱萸(汤浸一宿,焙干炒)3g,高良姜、芍药各30g。上为散,每服6g,温酒调下,不饮酒,生姜汤亦得。(《普济方》大腹皮散)
④治妊娠八九月,胎形肥硕,小便短少,小腹胀,身重恶寒,起则晕眩欲倒,胎气逼塞,膀胱之气不行:赤茯苓9g,大腹皮、枳壳(麸炒)、甘草(炙)各3g。上为末,每服3g,浓煎葱白汤下。(《济阴纲目》大腹皮散)
⑤治漏疮恶秽:大腹皮煎汤洗。(《直指方》)

大腹皮 大腹皮
上一篇:大风子
下一篇:山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