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热药药性寒凉,味多苦寒。归肺、胃、心、肝诸经。通过清热、泻火、凉血、解毒、滋阴、潜降等功效,达到清热愈病的目的。主要用治温热病之高热烦渴、湿热泻痢、温毒发斑、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。
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及其主治证可分为清热泻火药、清热燥湿药、清热解毒药、清热凉血药、清虚热药五类。书中主要介绍了清热泻火药、清热解毒药及清热凉血药。
性味多甘寒或苦寒,以清解温热毒邪留恋于气分的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为主,症见高热、烦渴引饮、汗多、谵语、舌红、苔黄燥、脉洪大或滑数。如书中介绍的知母、天花粉、决明子。
性味多苦寒,能清解血中热毒,消散痈肿,具有抗菌、抗病毒或消炎作用,适用于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、丹毒、咽喉肿痛及热毒痢疾等感染性疾患。如书中介绍的金银花、蒲公英、鱼腥草、马齿苋。
凡药性寒凉,以清解里热、治疗里热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,称为清热药。
里热证包括气分实热证、血分实热证、气血两燔证、脏腑火热证、湿热证、热毒证和虚热证。
性味多苦甘或咸寒,能治疗热入营分和血分所致的实热证。如温热病热入营分,热灼营阴,心神被扰,症见舌绛、身热夜甚、心烦不寐、脉细数,甚则神昏谵语、斑疹隐隐;热陷心包,症见神昏谵语、舌蹇肢厥,舌质红绛;热盛迫血,症见舌色深绛、吐血衄血、尿血便血、斑疹紫暗、躁扰不安,甚或昏狂等。如书中介绍的地黄、玄参、牡丹皮、赤芍。
1.分清表里虚实,表证发热应解表,里实热证可清里,阴虚内热宜滋阴清热,气虚发热宜甘温除热,表里俱热,先解表或表里双解。
2.辨明热在气、营、血分,热在气清气,入营清营泄热,入血清热凉血。
3.区别脏腑,根据所涉及脏腑,配伍其他药物。
4.清热药多苦寒,易损伤脾胃之阳气,不宜久服;应以“凉而勿伤,寒而勿凝”为投药标准,或辅以健脾胃药。
5.脾胃虚寒、纳呆、肠滑易泻者应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