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“神农尝百草”,所谓“尝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。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,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,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,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下,将有药用功效的食物、适当的中药与普通食材相结合,运用各种烹调技术,制成具有形、色、香、味、特定功效的食物来服用,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。这种养生方法,深受民众的欢迎。

收涩药

性效

收涩药味多酸涩,性多温平,长于固涩收敛,分别具有止汗、敛肺止咳、涩肠止泻、固精缩尿、固崩止带等作用。

分类

根据收涩药的功效及其主治证可分为收敛止汗、敛肺涩肠、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,书中介绍了后两类。

1.敛肺涩肠药

药性多酸涩收敛,具有敛肺止咳、涩肠止泻作用,前者主治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、摄纳无力的虚喘证;后者主治脾虚或脾肾两虚所致的久泻、久痢等。如书中介绍的五味子、乌梅、肉豆蔻。

2.固精缩尿止带药

药性多酸涩,功能固精缩尿止带,主治肾气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、遗尿尿频、带下等。如书中介绍的山茱萸、覆盆子、金樱子、芡实。

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,常用于治疗各种滑脱不禁证候的药物,称为收涩药。

滑脱证是指由于正气亏损、固摄无力而致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病证。临床表现为自汗、盗汗、久泄、滑精、遗尿、带下等。

使用注意

1.表邪未解、湿热内蕴所致的汗出、泻痢、带下、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,不宜单独用收涩药。

2.收涩药重在治标,需与相应补益药配伍使用,才能标本兼顾。

3.在以祛邪为主的方剂中使用时,要注意避免“闭门留寇”。v
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郭公案

《郭公案》为清代的武侠公案小说,共有编则,讲述了郭公经历的各种案例。分为欺昧、人命、谋害、劫盗、赖骗、伸冤、奸淫、霸占。全书故事短小精焊文字简..